11月初:Trae 也不能用Claude了
11月4日,字节的Trae海外版也不能用Claude系的大模型了,接下来的方案将是: Codex+GPT-5-Codex 为主,Claude Code+MiniMax-M2/Kilo插件接码为辅。
10月:Codex 新体验
这个月各种新模型上线, Claude-4.5、GLM4.6、GPT-5-Codex、MiniMax-M2。
原本Claude Code是最流行的,但降智的评价很多,恰逢OpenAI新出了Codex,好像好多人换成这个了,Trae海外版中还是只有Claude-4,迟迟不上Claude-4.5,先退订了换成Codex体验一下。
CLI模式个人不太习惯,所以是采用的VSCode的插件形式,具体效果如何先尝试一下看看。
智谱的GLM4.6 MiniMax-M2作为备选平替方案,也是发现挺多人评价更好,如果Codex用GPT-5-Codex的成本还是偏高的话。
7月:Cursor 弃坑后的调研
回头看这条时间线,结论只剩一句:没有哪款工具能永远躺平,唯一的常量是保持开放、随时换挡。
1.弃坑 Cursor
7 月份,原本用的好好的 Cursor 这个月开始变得拉胯,模型降智、任务不如预期、响应变慢,然后就是Claude模型无法使用了。没办法,只能开始寻找替代品。
2.亚马逊 Kiro 试水
我先是去了解 Windsurf 和 Augment这类包月制工具,然后发现亚马逊刚上线了 Kiro,体验下来发现任务执行偶尔会失败,看来刚上线还不太稳定,或者是免费体验阶段用的人太多的原因,无法用于生产环境,只能先放一边。
3.Claude Code 试水
后来就开始试水现在最热门的 Claude Code,但听说官方对账号封号严重,而且需要搞个国外的家宽,网络环境太折腾,所以打消了直接充值账号的想法。然后在中转站和 OpenRouter 中选择了OpenRouter,直接用API按量使用 Claude Code。
体验一番后发现一个稍微复杂的任务花掉的tokens就要十块钱了。虽然顺滑到飞起,但按照这种费用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太烧钱了,只能先放弃。也算理解 Cursor 为什么没法用Claude模型。
4.回归 VS Code 生态
体验了Claude后发现太烧钱了,接下来我开始调研VSCode插件形式的工具,Cline、Roo Code、Kilo Code 都安装了浅尝试后,最后确定了 Kilo Code 基于前两者的变体,还附送 20 美元 API 额度。
之前买的 Github Copilot 订阅还在,我就让它作为Kilo code缺失的代码补全和 commit message,基本能完全替代 Cursor 了。
5.API 切换“拉锯战”
工具确定下来,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用模型性价比最高。
第一梯队先是每日额度很豪的 Gemini 2.5 Pro,再轮到单价亲民的 Kimi K2,结果现实照旧双杀:Gemini 免费额度一下子就用完了,Kimi 遇上复杂任务就掉链子。正好 Qwen3-Coder 发布,在百炼平台上有免费额度,就搞了一个API来体验。结果也是试了一两个任务,免费额度就用超了,还欠费十几块钱。
后面发现 Kilo Code 更新后能接 Gemini-CLI 通道了,比API方式额度更大,还能扛住长文本,于是立刻改配置,把重活都丢给它。(PS:国内登录 Gemini-CLI 得翻墙。)
6.混合工作流落地
折腾半个多月后,不想折腾了,敲定最终方案:
- 编程主力:订阅海外版 Trae Pro,常驻 Claude-4-sonnet,便宜够用,后来申请了SOLO模式很快就给我资格了。偶尔回去探探 Kiro 的更新。
- 长文本处理:Kilo Code + Gemini-CLI 负责大上下文和批量重构。
- 即时补全:Github Copilot 当贴身助手随时补刀。
这套组合既补齐了 Cursor 时代的体验,又把灵活度和成本朝着我想要的方向拉回去。